对此沈辰老师表示。首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其所在的国家的政策和文化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有一定的自由度去考虑如何举办展览,才能考虑怎么去表述、展示文化敏感话题。如今,我们看到了西方博物馆在这个问题上所做出的尝试,对于敏感性问题的关注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对敏感话题的关注并非一蹴而就,西方博物馆也经历了从最初的紧张、回避到逐渐开放这样一个过程。
“坦率地讲,民族政策、国土疆域、历史变迁等很多有敏感度的问题,不是我们做一个展览就能改变的。同样,对这些话题的涉及不是为了去挑战社会的底线。这类展览实际的目的是让我们要能够敏感地了解我们社会发展的节奏,在恰当的节奏中做出最好的、最有社会影响价值的展览。这样的展览,才是真正成功的展览。”
从看宝到共情,如何打动观众?
在21世纪的博物馆中,观众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较传统的对“物”的展示,更多博物馆也希望能够通过展览引发观众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思考,希望借助多样的传播手段向观众传递更为多元的文化价值。
在分享会上,有读者结合自身的实际观众调查经历,表达了这样一种困惑:观众对博物馆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珍宝展示的场所,作为博物馆人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公众转变观念?
ROM曾举办的“家庭照相机”(The Family Camera)展览(图片来源于:RMO官网截图)
在沈辰老师看来,这个问题其实是问向每一位博物馆工作者的,面对观众的这种想法,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思考要如何改变自己过去的做法。博物馆工作者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做法,观众是永远无法改变他们的观念的。因此,博物馆在宣传推广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推广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比如本届青年论坛上有同学提到了国宝类的综艺节目,这些节目的播出是为了吸引观众到博物馆参观。但是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我们也应该思考这类节目有没有改变观众对博物馆的认识,是否正是因为节目的热播致使更多观众将关注点停留在了看宝。流量本身并没有问题,重要的是博物馆不能被流量消费,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思考如何正确使用流量。
想让观众了解传统、看到珍品,这件事本身没有问题。但是,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要找到观众兴趣点,不管是宝还是不是宝,都能引起观众的关注。比如书中提到的家庭相册的展览,其实就是希望观众能够从这些照片中找到与自己的关联、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动观众,那么观众再来到博物馆参观,也会有自己的方向。
脱离原生土壤的中国文物,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认识海外博物馆馆藏文物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属性,并使其在不伤害民族情感的情况下发挥作用,是作者在第四章中想要重点表达的观点。在分享会上,也有读者就此问题延伸拓展出了思考与疑问。
希望中国文物不论在哪里都能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博物馆人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以期达到的重要目的。但是,在一些对外交流展览中,似乎存在较多并未达到我们预期的展览。比如大英博物馆在2007年举办的“秦始皇帝——中国兵马俑展”曾一度创下观展人次的记录,但是在我们眼中为之骄傲的大一统历史事件,展现在西方观众眼中,似乎关注点发生了改变。比如一些媒体和公众会将着眼点放在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并由此进一步推演理解整个中国文化。在文明脱离了原生土壤、脱离中方话语权时,又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秦始皇帝——中国兵马俑展”展览现场
对此,沈辰老师表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策展的话语权,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全球化之下的展览就是要融合不同接受程度的观众和不同的观点。以提问中涉及的大英博物馆兵马俑展览为例,在这个展览中大英博物馆的curator认为他们可以用这样的议题去吸引西方观众的兴趣。对很多西方观众来说,他们本身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所以当提到秦代他们能想到的与本土观众自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如果这个展览完全由中国curator按照传统的理解来设计,那么可能又会存在伦敦本地观众不理解、不买账的情况。所以说,全球化下的展览、活动、交流一定要建立在大家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大英博物馆的curator需要理解现代东方curator对兵马俑的诠释角度和认识,中方的curator在做展览时则应该要了解伦敦观众的兴趣和可接受程度。只有像这样的合作,才能避免那些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心酸。
未来,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找到方向
除沈辰老师本人的分享以及精彩的互动交流之外,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之一文物出版社艺术图书中心主任张玮老师,也在分享会的现场分享了图书背后的故事以及她本人作为第一个读者的阅读感受。
文物出版社艺术图书中心主任张玮
张老师在介绍中首先向参与分享会的同学们解释了本书的定价。与大多数作者希望把书做的漂亮、装帧精美不同,沈辰老师曾多次要求尽可能降低书的价格。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大量学生的购买力需求,希望能够通过降低价格使更多年轻学子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培养对行业的认知、找寻自己未来在行业中的努力方向。
因此,作为本书的重要读者之一,在张老师看来六谈不是在构建一个博物馆工作流程或是一个概念,也不是要完善一个理论体系。书中的内容更多让我们寻找一种博物馆的精神、博物馆人的精神。
“许多同学在分享中都提到,这本书在阅读的时候并不枯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沈辰老师不是像讲课一样站在我们的对面,刻板的讲述每件事应该是怎样的,他是在牵着我们的手,在告诉我们他做过什么。通过他的经历,帮助我们去寻找我们内心希望建立起来的对行业的感知。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未来每个博物馆也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没有放之四海皆可用的准则,但是如果大家真正拿到了处理问题的钥匙,那么就可以在未来应对各种变化。”
张老师在介绍中还提到了一个令她本人感动的细节。沈辰老师在同编辑沟通过程中提到,他(沈辰老师)希望自己的这本书能够在未来博物馆从业者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落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成就博物馆行业这一生态系统。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和温暖,也正是书中一以贯之的。希望大家在阅读学习的同时,也能读出用心。
《东南文化》毛颖主编现场分享
如果你有哪些阅读之后的感想,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感受与奇思妙想也能够被作者本人阅读到哦~图片来源于网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内容根据分享会现场发言整理编辑:oneman#oneman新品上线:博物馆24h海南省博物馆与韩国国立济州博物馆缔结姐妹馆
开封电信携手开封市博物馆共建5G智慧博物馆
“新鉴真号”护送唐招提寺文物抵达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万物有灵·四川之夜”将亮相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希望透过香港视角展示中华文化投资6.6亿元西藏博物馆改扩建项目主体建设完工
郑州三年拟建100家博物馆!每年5000万元用于博物馆发展国家文物局:鼓励博物馆专业人员兼职创业
聚焦 | 内蒙古居延遗址团伙盗掘案宣判,90余件文物追回
故宫博物院与世界旅游博物馆“强强联手”
国家文物局答代表:将适时争取进一步降低文物进口环节税率
回顾往期精彩深挖IP是否真的“撬动”了博物馆文创产业
小型投资如何为博物馆带来巨大收益
博物馆讲座汇总(12.6-12.13)
热议 | 我们的博物馆是否缺个衣帽间?
云南省构建博物馆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征文丨15个议题,探讨博物馆如何承担教育使命与担当
《2019文博新媒体发展报告》发布,看这一年与博物馆的线上约会
黄河流域九家博物馆联合成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
美术馆事业标准化探路:广东推行美术馆评估定级
有了安防规范和高科技安保系统,博物馆为何还不安全?
艺术家本人并未许可的展览,展方有无权利举行?
招聘|文博单位相关招聘信息汇总(12-1)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